首页 > 历史军事 > 传奇捕快李逸尘 > 第330章 燕初归

第330章 燕初归(1/2)

目录

清明风软燕初归,旧冢新泥寄寸心

清明前两日,桃坞的风忽然就软了。老桃树的芽鳞裂开道缝,露出嫩红的芽尖,像婴儿探出的指尖,怯生生地蹭着回暖的空气;荷塘的水绿得发稠,浮萍打着旋儿铺展开,偶有蝌蚪黑压压游过,搅碎了水面的云影;只有院外那片桃林,新叶刚绽出半寸,还裹着层鹅黄的绒毛,风过时簌簌响,像谁在低声絮语。

林羽背着竹篓往玄清道长的坟茔去,篓里装着小安今早摘的青桃——虽还没熟,却青得透亮,是道长生前最爱的模样。竹篓绳勒在肩上,带着点熟悉的沉,让他想起去年此时,也是这样的清明,道长还在教他辨认坟前的灵犀草,说“这草通灵性,你念着谁,它就往谁的方向长”。

“林羽哥,等等我!”小安举着束野菊从后面追上来,花是刚在溪边掐的,黄的白的混在一起,沾着露水,把他的靛蓝短褂洇出几点湿痕。这褂子是林婉儿用新染的“春水布”改的,比去年的更合身,跑起来时衣角扫过草叶,带起一阵清苦的香,“苏先生说要多放几朵花,道长爷爷看了会高兴的。”

林羽停下脚步,帮他理了理歪掉的花束。野菊的花瓣薄得像纸,在风里轻轻颤,倒像道长笑时眼角的纹路。“慢点跑,别摔着。”他声音放得很轻,怕惊了这满园的静,“道长不喜欢吵闹,咱们得轻轻的。”

坟茔上的草刚冒绿,被林羽前几日仔细除过,露出新翻的黄土,像盖了层松软的毯。墓碑还是那方无字木牌,却被小安用红漆描了圈边,在新绿里格外醒目。林羽蹲下身,把青桃摆成个小小的圈,动作轻得像怕碰疼了什么,指尖拂过木牌上的红漆,还带着点黏性——是小安今早刚描的。

“道长爷爷,这桃今年结得可多了。”小安把野菊插在木牌边,花瓣上的露水落在土里,洇出个小小的湿痕,“林羽哥说等熟了,摘最大的给您留着,比去年的甜。”他忽然想起什么,从怀里掏出支竹笛,是仿着玄清道长那支做的,笛尾刻着朵歪歪扭扭的桃花,“我学了《归雁谣》,吹给您听好不好?就是……吹得没林羽哥好。”

林羽坐在草坡上,看着小安笨拙地举起竹笛,笛音断断续续的,像只学飞的雏燕,却带着股认真的暖。风穿过桃林,把笛音送得很远,混着新叶的沙沙声,倒像道长在轻轻应和。他忽然想起道长临终前,也是这样的清明,躺在竹椅上,握着他的手说:“别总记着我不在了,看看这桃林,这荷塘,都是我在陪着你们。”

“林羽哥,你看!”小安忽然指着天边,笛音戛然而止。几只燕子正掠过桃林,翅尖沾着云影,剪刀似的尾羽在蓝天上划出道道弧线。“是燕子!它们回来啦!道长爷爷说过,燕子回来,春天就坐稳了!”

林羽抬头望去,燕子的呢喃清亮得像串银铃,正往桃坞的方向飞。他忽然觉得眼眶发热,伸手揉了揉,指尖沾到草叶的露水,凉丝丝的,倒让心里清明了些。“是啊,回来了。”他轻声说,像在对小安讲,又像在对木牌那头的人说,“今年的燕子,比去年早了三天呢。”

往回走时,风里飘来淡淡的桂花香——是张婶在晒去年的桂花,说要做清明粿。小安的竹笛还在断断续续地响,引得几只燕子跟着他们飞,翅尖扫过林羽的肩头,像片羽毛落了又起。

院门口,林婉儿正踮着脚给廊下的燕子窝添草。新草是李逸尘今早从后山割的,软得像棉絮,被她用细麻绳捆成小束,轻轻塞进窝的缝隙里。发间的银桃花簪沾了点草屑,倒像别了朵新抽的芽,她抬头时看见林羽,手里的草束差点掉在地上。

“回来啦。”她声音轻轻的,像被风滤过,“张婶做了青团,放了艾草和豆沙,说让你们尝尝鲜。”目光落在林羽篓里剩下的青桃上,忽然想起去年清明,道长总把青桃切成片,泡在米酒里,说“这样能去春寒”。

“婉儿姐姐,我给道长爷爷吹笛了!”小安举着竹笛跑过去,献宝似的展示笛尾的桃花,“他肯定听见了,你看燕子都跟着我飞呢!”

林婉儿笑着摸了摸他的头,指尖拂过笛尾的刻痕,忽然对林羽说:“我新染了块‘桃花布’,粉白的底上绣着燕纹,想给木牌做个新罩子,挡挡雨。”她低头时,发梢扫过手背,像只停落的燕,“你觉得……好看吗?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